二、断线
断线是机器在缝纫过程中最常见的故障之一,对于工业平缝机来说,断线现象一般可分为断面线和断底线两大类。下面根据缝纫过程中碰到的断线现象和生产断线原因及排除方法介绍,如表6-5所示。
表6-5 断线故障原因和排除方法
故障 | 故障原因 | 解决方法 |
断 面 线 | 1. 机针针孔边缘有锐角或针槽毛 | 1. 抛光针孔后使用或换新针 |
2. 面线各过线孔部分拉毛,缝线运动时受阻 | 2. 用砂皮打光,再用线涂上抛光膏拉光或抛光 | |
3. 缝厚料用线细 | 3. 相应更换缝线 | |
4. 缝线强度太差 | 4. 更换缝线 | |
5. 压线力太紧,缝线运动困难 | 5. 适当旋松夹线紧固螺母 | |
6. 旋梭内槽有锐角,将缝线碰伤,抽纱断线 | 6. 将旋梭内槽用抛光膏抛光,然后试装,或者更换新的 | |
7. 旋梭定位钩与梭架凹扣配合不当 | 7. 调整旋梭定位钩的配合 | |
8. 针过热把化纤熔断 | 8. 对化纤线采取机针冷却 | |
9. 针板容针孔边缘有毛刺、锐角以至碰伤缝线 | 9. 用砂皮拉光,但不能砂得过大,太大会引起跳线 | |
10. 机针的位置装错 | 10. 纠正机针的位置 | |
11. 机针弯曲 | 11. 更换质量好的机针 | |
12. 针杆上下行程不对,针杆曲柄上的挑线曲柄定位螺钉没有定位在挑线曲柄的凹槽内,或定位方向错误 | 12. 重新定位可纠正错误的定位方向 | |
断 底 线 | 1. 梭芯线绕得太满、太松、太乱,使底线在缝纫过程中出线不爽,造成断线 | 1. 合理修正绕线器,使梭芯上的绕线达到均匀、紧凑、整齐即可 |
2. 梭芯太大,运转不灵活 | 2. 适当改善梭子鱼梭芯的配合 | |
3. 送料牙位置过低,造成送料牙底部快口处和底线出线的距离过小,使底线和牙齿底部快口发生接触摩擦 | 3. 合理调整送料牙的高低位置,或拆下送料牙用细砂布拉光牙齿底部的快扣处 | |
4. 梭皮压底线口由于磨损而造成快口 | 4. 调换新梭皮 | |
5. 旋梭皮边缘发毛,擦断底线 | 5. 修磨旋梭皮边缘不光出 | |
6. 梭皮和梭子外壳配合不好,配合间隙有大小,出线张力不均 | 6. 合理调整梭皮和梭子外壳的配合间隙,使底线出线张力无变化 |
三、浮线
浮线也是缝纫过程中较常见的缝纫故障之一。根据故障发生的症状,一般可分为三种:一种是浮底、面线;一种是毛巾状浮线;另一种是有时浮线,有时不浮线。具体原因和排除方法见表6-6。
表6-6 浮线原因和排除方法
故障 | 故障原因 | 排除方法 |
浮 底 、 面 线 | 1. 由于送料与刺针的动作配合不对,造成底、面线在交织过程中受阻,形成浮现故障 | 1. 通过合理调整偏心轮的定位位置来解决。调整时要求当机针开始刺料但离缝料2~3mm距离时,送料牙送料结束,这时,就是偏心轮的定位位置 |
2. 夹线器压力过大造成面线张力大,梭皮弹力不足、梭皮内有线头造成底线张力小,产生浮面线;反之,梭皮对底线压力过大造成底线张力大,夹线器压力不足,面线未夹入夹线板,挑线簧弹力小造成面线张力小,产生浮底线 | 2. 正确调整底、面线的张力;浮面线可调小面线的张力,增大底线的张力;浮底线可调小底线的张力,增大面线的张力;并清除夹线板间、梭皮内的污物,适当调整挑线簧的张力 | |
毛 巾 状 浮 线 | 1. 由于旋梭收到外力作用而损伤,勾线各部位有裂痕或毛刺,使面线无法顺利通过而造成毛巾状浮线的故障 | 1. 具体维修方法参照有关维修旋梭部分 |
2. 由于面线夹线器操作失灵,或压脚压住缝料进行缝纫时,松线钩和松线顶失灵,造成面线在无张力的情况下缝纫,面线无法收紧,大量余线留在缝料下面 | 2. 可通过合理调整松线钩伸缩进出位置和夹线器的进出位置。使松线顶伸缩灵活,使夹线器既能松线又能压线 | |
3. 由于梭子圆顶的过线圆弧面严重生锈或有毛刺,使面线通过梭子圆顶过线圆弧处受到阻力 | 3. 用油石修磨圆弧处的铁锈和毛刺,并抛磨达到一定的光洁度要求,使面线通过时无明显受阻现象 | |
有 时 浮 线 , 有 时 不 浮 线 | 1.由于梭子和梭芯配合不佳,造成底线出线不均,使在缝纫过程中出现时浮时不浮现象 | 1. 通过选择配合较佳的梭芯来解决 |
2. 梭皮和外圆配合的平整度不好,使不同的出线位置出线的压力不同,造成出线时好时坏的现象 | 2. 合理调整梭皮和梭子外圆配合的平整度,要求不同的出线位置,出线的压力基本相同 | |
3. 压脚压板下的出现槽太浅或太短,造成缝纫线迹向前移动时受到磨擦阻力的影响,使底面线交织不均 | 3. 应拆下压脚,用细砂皮拉深拉长压脚调低板下的出现槽,并要磨光出线槽,使缝料向前移动时能顺利通过 | |
4. 机针、缝线、缝料三者配合不符合要求 | 4. 根据缝料选用合理的机针和缝线 |
文章来源:中国缝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