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针纺机械设备

针织机械 纺织机械 针纺配件 机器制造厂

缝制机械设备

缝制机械 缝制机械零配件

印染整理设备

印花机械设备 染整机械设备 印染原辅料 印染机械配件

针织润滑油

无缝内衣机 电机专用 电脑横机 气流纺机 定型机 大圆机 剑杆织机 自动络筒机 并条机 空压机 精梳机 细纱机 倍捻机 水洗机 蒸化机 其他油品

配套设备/五金机电

配套设备 五金机电

针纺原辅料

原料 辅料

仪器工具

针纺仪器 五金工具

技术服务/资源共享

机械维修服务 产品开版打样 代加工接单 贸易订单 资源共享服务 企业招聘

华为也跨入纺织业!国内首个“化纤工业智能体解决方案”发布!
外站转载 / 2019-10-25

2019年10月17日,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主办的“化纤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高层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以“化纤制造跨入机器智能时代”为主题,围绕化纤行业新时代下产业发展痛点与应对策略等话题,深入探讨了如何将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工业互联网”端-边-云“协同计算模式有机融入行业核心装备及产线,进一步推动化纤行业的智能化升级。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机器视觉等新兴技术蓬勃发展,尤其在国家《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纲领性文件的指导与推动下,我国化纤产业制造技术从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已经起步,并取得初步成效,如化纤行业制造设备已经具有添加互联互通技术以及高速化通信网络技术数据接口能力和工业互联网传输条件,为行业迈向智能制造,提供了信息交换基础;业界涌现出的关注化纤大数据处理的公司,以华为、三联虹普等为代表的企业也为化纤行业智能制造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发布“化纤工业智能体解决方案V1.0”

当前,我国化纤行业制造水平还处于工业2.0与3.0 交汇,并向工业4.0迈进的阶段,智能制造领域还存在人才队伍和研发力量薄弱、研发投入低、满足预测需求的数字化基础设施缺乏、智能制造标准不成熟、企业建设智能制造体系的意识有待加强等问题,有着广阔的发展提升空间。面向未来,客户定制化风格需求将增多,对产品品质一致性要求会更高,这就需要化纤行业率先解决生产过程中预测能力欠缺、人工抽检难度大等问题,构建有预测能力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来支撑未来化纤行业的快速发展。基于此,会上华为云携手三联虹普正式发布了“化纤工业智能体解决方案V1.0”。


三联虹普在1999年底创建之初,就开始了化纤关键工艺技术及核心装备设计的国产化之路,20年来成功研发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聚酰胺聚合及纺丝成套工艺及装备技术,开创了单线年产7万吨、10万吨的大容量聚酰胺6聚合等行业先河,带领中国聚酰胺行业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2年以来,中国锦纶新增产能的80%使用了三联虹普研发的锦纶聚合及纺丝技术。



刘迪表示,三联虹普是化纤生产核心技术“工艺包”的拥有者,根据客户需求量身定制生产线,我们保证的不仅是产线的正常运转,更是产线最终产品的性能和合格率,最终以“EPC交钥匙工程”的形式向客户进行交付。能做到这一点的,三联虹普在国内外是唯一一家。随着纺织行业提质增效要求越来越强烈,公司和TMT成立了三联虹普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并与华为合作,在机器人、智能化等方面打造解决方案。通过华为全球领先的ICT基础设施、大数据、云计算全栈技术能力,融合三联虹普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研发了端-边-云协同化纤智能产线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已经取得初步成果,即“化纤工业智能产线解决方案1.0”版本,希望以此为起步,秉承一丝不苟的工程化思维和工匠精神,通过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引领化纤行业迈向智能化纤新时代,为客户创造价值。



张顺茂认为,跨界融合,隔行如隔山,但是一旦实现了跨界融合和交叉科学的创新,就会产生颠覆性的创新成果。正如此次发布的“化纤工业智能体解决方案V1.0”,最关键的是解决了从100米质量检测到1000米质量检测,如果控制得好,可以不断地自动化检测,不是抽检,是全检,这为业界提供了高质量而且是可重复高质量解决问题的领先方案。张顺茂进一步表示,华为致力于做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黑土地。未来,华为会持续发挥在鲲鹏云计算,昇腾AI,5G上的技术优势,使能行业Know-How,助力化纤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为实体经济智能化升级提供新动能。


三联虹普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张敏喆指出,化纤行业预测优化能力依赖数字化基础。此次合作,体现了合作双方在工业技术(0T)与信息通信技术(ICT)两方面的深度融合,首先,是国际化的工程体系与工业思想和先进的技术思维达成一致;其次,是核心设备与核心工业体系与领先的ICT技术相融合。更为难得的是,双方还把这深度融合融入到“工艺路线设计-核心装备设计与制造-工业控制系统“中去,用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工程化能力交付客户。



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总裁贾永利表示,化纤工业智能体在产线数字孪生的基础上由“智能认知,智能预测,决策优化”三大引擎构成。华为充分发挥围绕昇腾AI芯片、新一代AI开源计算框架MindSpore、一站式AI开发平台ModelArts的全栈全场景AI能力,以及华为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的优势,通过与三联虹普的长期深入合作,将核心Know-How+AI融入生产系统,显著提升产线的预测水平,加速化纤企业智能化转型。



在点评环节,柴天佑院士表示,“化纤工业智能体解决方案V1.0”基于三联虹普专业的行业知识、华为领先的ICT技术,针对化纤的智能化提出了一个真正落地的解决方案,这将对流程行业的智能化转型起到引领作用。此外,柴天佑做了《制造流程智能系统》主题报告,全面深入地描绘了未来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场景。


共话化纤制造跨入机器智能时代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通过人、机、物的全面互联,实现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链接,是推动工业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和重要驱动力。



孙瑞哲特别谈到,中国纺织工业一定是各工业领域率先跨入强国的工业部门,而正是因为化纤行业的发展成就了纺织工业的体量之大;化纤工业是纺织工业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技术密集程度最高的,是纺织工业中唯一被列入国家七大战略新兴产业的行业,肩负着行业发展和国家自主创新、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双重重任。他表示,化纤行业科技创新的两个最重要的基础支撑是材料和智能制造,两者融合事关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力和动力,事关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效益,事关我们参与全球竞争的深度和广度,事关未来发展的自主和安全。“化纤工业智能体解决方案V1.0” 的发布正是材料和智能制造的融合,希望华为、三联虹普、TMT的合作,聚焦生态构建、聚焦前沿技术、聚焦产业落地,依靠科技的力量把普通人不懂的智能制造相关技术等变成行业日常的动作、行为,助力行业企业迈向以高效、高品质、高责任、低成本为标志的高质量发展。



工业互联网连续两年被写入ZF工作报告,今年更提出要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的重要任务。李颖强调,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业重中之重的工作,是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核心任务,也是深入实施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发展战略的基石、主线、方法论。对此,目前工信部所做的三项重点工作是抓政策、抓规划、抓标准,在抓住工业互联网重大创新工程这个“牛鼻子”、加快项目跟踪监测的同时,抓标准体系的参考架构及试点先行,特别是典型的具有普世价值的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她指出,工业互联网已经到了从概念导入期到生根的阶段,下一步工信部的重点工作是落地。在解构整个工业的基础上,针对特定场景的痛点问题,真正利用工业互联网把以华为等为底座的IT能力变成更有效地解决产业问题,增效提质、节能减排,形成模块化的解决方案,更好地为产业实际赋能。李颖期待通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等行业组织,将这些资源产业和企业进行对接,一个一个产品、一个一个问题去解决,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大家共同努力为行业的发展贡献应有力量。



蒋士成院士简要回顾了中国化纤工业走过五十年的历史,从50年代开始引进国外成套的技术装备,到将近30年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形成了中国自己的合成纤维,到2000年之后民营企业介入到合成纤维产业迎来高速发展阶段。如今在装备、技术、控制、自动化、机械化等方面,化纤工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2018年化纤产量达5011.09万吨,占到全球的70%,占我纺织工业原料的84%,并基本在各细分领域形成了非常完善的产业链。


但随着市场对产品差别化、个性化、质量等的要求提升,我们现在必须找到新的出路。华为、三联虹普和TMT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在智能化解决方案方面找到了一条正确的路。他希望三方能很快在化纤智能化方面走出实实在在的一步,并将这些成果进一步推广到整个化纤行业中,进而在此基础上做好顶层设计,实现纺织化纤整个产业链的智能化,拥抱更好的未来。


端小平从四方面分析了智能制造和化纤行业的关系。一是针对我国纺织化纤行业和新兴国家竞争时的用工难用工贵问题及中美贸易摩擦对我们的竞争力提出的更高要求,纺织化纤行业机器换人势在必行,这还将带来生产稳定性的提升,同时也为大数据采集留下接口。二是化纤的生产就象面粉和水做面条,调整配方做出不同口感和营养价值,未来的智能制造是可逆的,通过性能指标的设定可以倒推配方,既可提升新产品开发的效率,又可实现化纤行业的大规模定制。三是化纤行业集中度特别高,前十位企业占全行业产能接近50%,而下游客户面对大量中小型企业又是高度分散的,这使B2B的电子商务、供应链金融、物流和客户管理在化纤行业更容易实现,从而推动产业链的智能化。四是在5G时代,大数据传输几乎没有延时,这真正的"万物相连",意味着工业生产包括对安全性要求更高的化工化纤企业可实现远程操控,华为正是5G的领导者,华为与制造业的结合必将加速化纤智造的进程。



在圆桌论坛环节,端小平、华为战略与业务发展副总裁肖然、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山水、浙江锦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沈锦水、浙江盛元化纤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先何围绕人工智能作为基本生产力使化纤行业效能倍增、抓住行业痛点,从企业顶层设计着手智能化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交流。该环节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助理曾鹏主持。


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会议期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三联虹普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化纤及原材料行业联合打造基于“端-边-云”的完整方案与生态。并将在AI 、IoT 、安全等领域持续深入合作,共同推动化纤及原材料行业的智能化发展。这一协议的签署将进一步推动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的紧密结合,为化纤工业智能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技术与先进的制造技术将进一步深度融合,形成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核心驱动新一轮工业革命,更将成为工业互联网进一步植根制造业的助推剂,助力先进制造进入智能制造新阶段,从而推进我国化纤行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高科技与产业化、功能纺织、小秘  纺道1707